Friday, August 28, 2009

直接的設計?間接的設計?

有時候,我們看到別人在笑自己反而會哭,看到別人開心自己會難過

這表示在人與人的互動中,系統的運作並不足以用input-output來表示
因為這遠遠超過表象所顯示的樣貌
反而用心智空間(mental space)比較得以形容,但是真正的一切卻似乎又複雜許多

事實上當訊息以媒體的形式穿過介面進入我們的心智空間,我們並不會得到訊息本身代表的意義
或該說,我們「根本沒辦法讓設計師的意念透過媒材傳遞到使用者的心裡」?
所謂的視覺傳達,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傳達

而是點火

這些媒材(及背後摻雜著的訊息與設計師的想法)只是一個觸發器(trigger)
觸發了我們的某種記憶、情緒、想法、感覺,然後我們的心智影響了行為,再構成下一次的互動
而聰明的設計師,就懂得透過這種形式,觸發我們的「共同記憶」
不論是同身為人或是同樣生活的環境,設計師是利用這種方式讓我們得到某種體驗
間接地達到他的目的

然而這個觸發器與最終產物之間的變化,似乎是一個黑盒子?
不但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形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也沒得解讀
(真要說解讀,可能要用佛洛伊德那種解釋的方式,因為這個人從小被爸爸用電話筒打頭,所以當他看見這個「快樂的電話筒」設計作品時,感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頭痛以及哭泣....)
就像The Culture Code書中所說的,所有的設計都會喚起某種code,而這個code,如果沒有做過取樣與研究,常常跟設計師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甚至在美國跟在法國,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
天才型的設計師可能天生就比較容易精準地猜中這個code,但平凡設計師其實透過良好的設計管理方式其實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

那麼是否可以說,設計師並不是魔法師,他不能單單說「我要你哭」,然後使用者就開始哭泣,而是要用一種迂迴的方式,透過設計某種觸發器,來達到他真正的目的

所以設計總是間接的?
那有沒有直接的?我在想

有些媒材的確會直指人心,就像悲傷至極的嘶吼可以直接讓人感受到情緒一點都不用迂迴
許多古物,品質固然粗糙,那種一筆一畫的細膩感受,卻不是數萬倍解析度的印刷品所能呈現的
魂入り的作品,連一面平平的牆都可以震懾人心
所以直接的設計應該還是有的,只是比較不像設計,反而比較像藝術品?

商業設計上雖然也有分直接設計或間接設計
(直接就是直接展示商品,間接就是用情境之類的方式把對商品的感受帶給消費者,例如最近Acer那個notebook很輕的廣告)
不過那跟我所想的直接間接是兩回事,我想的比較是接近訊息與轉換這個部份
商業設計在我的定義裡都是間接的,因為那始終都是帶著目的的
來模仿一下前田大師的定理,就像有些事是簡單不來的,有些事也是直接不來的

很有趣的議題,好想繼續想下去,可是我的時間不夠了,我必須回自己的世界處理一些事情
我得先下一個簡單的結論讓自己能暫時停止對這件事的思考,但我希望之後還能持續深入地探索
間接的設計,是設計,設計方法可以有很多種
直接的設計,是藝術,方法只有一種,就是把靈魂打入作品中
(突然想歪了,這樣的話,干將莫邪應該算是一種藝術作品XD)

我有想過
不論我有多熱愛設計,我應該一輩子都做不出直接的設計
我不知道為啥,或者說我還沒不知道為什麼
我註定只能當一個人形工具,任務是幫助越多設計者跨越媒體與介面的限制,做出好設計
不過,我很滿足,也很開心


這篇是看莫拉克風災報導的感想,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到這裡去....哈哈